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,网络安全威胁也在不断增多。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层出不穷,用户遭受的经济损失和信息泄露也日益加重。作为网络使用者,了解各种网络安全威胁,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,不仅是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,也是打击网络犯罪、维护网络安全的关键举措。本文将对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进行介绍,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。
一、网络钓鱼(Phishing)
网络钓鱼是指攻击者通过虚假的网站、邮件或信息来获取用户的账户、密码、信用卡等敏感信息的行为。攻击者通常会冒充银行、电商等网站发送类似“重要通知”、“订单异常”等诱骗性信息,让用户误认为是正规机构的通知,然后诱导用户进入虚假网站输入敏感信息,从而达到窃取资金或身份信息的目的。
防范建议:
1. 不轻易相信网络上所谓的“重要通知”、“优惠活动”等信息,尤其是来自陌生人的。
2. 谨慎输入密码、账号等敏感信息,尽量使用融合身份验证的安全性更高的登录方式。
3. 在输入电子银行、电商等网站敏感信息前,查看网站的URL是否属于正规机构,还可以通过谷歌浏览器提供的“安全浏览器”等插件进行检查。
二、电脑病毒(Computer Virus)
电脑病毒是一种恶意软件,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在计算机系统中自我复制和传播。病毒会感染操作系统、程序等文件,导致系统崩溃、数据丢失等问题。有些恶意软件还可以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,并通过网络传播。
防范建议:
1. 安装杀毒软件,并及时更新病毒库。
2. 不从未知来源下载安装软件,谨慎浏览邮件附件等未知来源的文件。
3. 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和修复,例如及时更新系统补丁。
三、网络欺诈(Online Scams)
网络欺诈包括虚假广告、虚假拍卖与销售、网络赌博、多层次营销等。攻击者通常隐藏在虚假广告背后,以低价、高回报等方式欺骗用户,从而骗取用户财产。
防范建议:
1. 不相信过于夸张、非常主观的广告和宣传,尤其是涉及高回报的承诺。
2. 避免参与未获得信誉保证的网络销售和拍卖,保持对远程协商的谨慎。
3. 不轻易参与大额网赌等博彩行为,尤其是涉及存在隐蔽规则的情况。
四、恶意软件(Malware)
恶意软件是指入侵计算机系统、网络等设备,而不是单纯地在单个计算机或设备上运行的软件。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网络病毒、木马等多种方式传播,可以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、私人数据泄露等问题。
防范建议:
1. 切勿轻易点击未知来源的链接或附件。
2. 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装的软件,以获得最新的安全性更新和支持。
3. 安装最新版本的浏览器和浏览器插件,并禁用不必要的浏览器功能。
:
无论是防范网络钓鱼、电脑病毒、网络欺诈还是恶意软件,都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,不贪图便宜、不重复使用密码等设施,即便是看似无害的链接和附件也需谨慎对待。此外,还有一些领域的专家可以为我们提供更专业、可行的安全建议,比如数字证书、安全VPN等。相信通过我们的积极提高,我们一定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,维护网络的健康发展。
相关问题拓展阅读:
- 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有哪些?
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有哪些?
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:
一、技术安全风险因素
1)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不强。
国家重要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网络是我们信息安全防护的重点,是社会发展的基础。我国的基础网络主要包括互联网、电信网、广播电视网,重要的信息系统包括铁路、、银行、证券、电力、民航、石油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正顷家关键基础设施所依赖的信息系统。虽然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是安全防护能力仍然不强。主要表现在:
① 重视不够,投入不足。对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投入不够,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制度,设计与建设不同步。
②
安全体系
不完善,整体安全还十分脆弱。
③ 关键领域缺乏自主产品,高端产品严重依赖国外,无形埋下了
安全隐患
。 我国计算机产品大都是国外的品牌,技术上受物清裂制于人,如果被人预先植入后门,很难发现,届时造成的损失将无法估量。
2)失泄密隐患严重。
随着企业及个人数据累计量的增加,数据丢失所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计量,机密性、完整性和可用性均可能随意受到威胁。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愈演愈烈,特别在信息安全领域,
保密工作
面临新的问题越来越多,越来越复杂。
信息时代
泄密途径日益增多,比如互联网泄密、手机泄密、
电磁波
泄密、移动存储介质泄密等新的技术发展也给信息安全带来新的挑战。
二、人为恶意攻击
相对物理实体和硬件系统及
自然灾害
而言,精心设计的人为攻击威胁更大。人的因素最为复杂,思想最为活跃,不能用静止的方法和法律、法规加以防护,这是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更大威胁。人为恶意攻击可以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。主动攻击的目的在于篡改系统中信息的内容,以各种方式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。被动攻击的目的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使用的情况下,进行信息的截获和窃取。总之不管是主动攻击还是被动攻击,都给信息安全带来巨大损失。攻击者常用的攻击手段有木马、黑客后门、网页脚本、垃圾邮件等。
三、信息安全管理薄弱
面对复杂、严峻的信息安全管理形势,根据信息安全风险的来源和层次,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、管理和法律等措施,谋求构建立体的、全面的
信息安全管理体系
,已逐渐成为共识。与反恐、环保、
粮食安全
等安全问题一样,信息安全也呈现出全球性、突发性、扩散性等特点。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全球性、互联性、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性等,又使其本身极易受到攻击,攻击的不可预测性、危害的连锁扩散性大大增强了信息安全问题造成的危害。信息安全管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。与
发达国家
相比,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研罩闭究起步比较晚,基础性研究较为薄弱。研究的核心仅仅停留在信息安全法规的出台,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的制定及一些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细则,应用性研究、前沿性研究不强。这些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管理底子薄,漏洞多的现状。
但这些威胁根据其性质,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:
(1) 信息泄露: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。
(2)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: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、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。
(3) 拒绝服务: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。
(4) 非法使用(非授权访问):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,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。
(5) 窃听: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。例如对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,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等。
(6) 业务流分析: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,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、通信的信息流向、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,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。
(7) 假冒: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,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,或者特权小的用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。我们平常所说的黑客大多采用的就是假冒攻击。授权的权利或特权。例如: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,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“特性”,利用这些“特性”,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。
(9) 授权侵犯: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,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目的,也称作“内部攻击”。
(10)抵赖: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,涵盖范围比较广泛,比如,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、伪造一份对方来信等。
(11)
计算机病毒
:这是一种在
计算机系统
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,行为类似病毒,故称作计算机病毒。
(12)信息安全
法律法规
不完善,由于当前约束操作信息行为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,存在很多漏洞,很多人打法律的
擦边球
,这就给信息窃取、信息破坏者以可趁之机。
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网络攻击:包括黑客攻击、网络钓鱼、恶意软件等,这些攻击可能会导致机密信息泄露、系统瘫痪等后果。
数据泄露:包括外部攻击、内部员工犯错搏滑等,这些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、公司机密信息泄露等。
移动设备威胁:包括移动设备丢失、非法访问、恶意软件等,这些威胁会导致设备数据被窃取或者远程控制等。
供应链安全问题:包括供应商或合作伙伴的安全漏洞、恶意软件、恶意操作等,这些威胁会影响到企业自身的信息安全。
人为因素:包括员工意识袭手不到位、疏忽大意、社拍银嫌交工程等,这些威胁会影响到企业内部的信息安全。
物理安全问题:包括设备丢失、设备损坏、设备盗窃等,这些威胁会导致设备数据的泄露。
综上所述,当前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因素,企业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来保护自身的信息安全。
各种网络安全威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各种网络安全威胁,防患于未然,了解各种网络安全威胁,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威胁因素有哪些?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